“未來3-5年內,將有80%的燃油車品牌‘關停并轉’,產生大量閑置的生產線。”1月12日,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公開表示。
在他看來,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高歌猛進,今年1-11月汽車銷量已達606萬輛,滲透率達25%,市場已進入規模化發展階段,需求將持續釋放。
基于此,2023年,新能源汽車行業將面臨政策環境、技術重塑、產品升級、品牌定位、脫碳挑戰等多重變化,國內市場與海外市場的競爭愈加激烈。如果應對得當,充分把握其中的有利因素,推進汽車及零部件企業、供應鏈和價值鏈的轉型,則2023年新能源汽車市場產銷同比增長將達到40%,滲透率接近40%,整體有望達到1000萬輛的規模。
具體到增量領域,張永偉認為,一線城市考慮其城市限購及千人保有量等因素,新能源汽車的增量多體現在燃油車換購層面,新增市場更多在二、三線及以下城市,成為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的重要支撐。
車型級別方面,他分析指出,在過去數年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結構呈現啞鈴式,市場集中在微小型及高端市場,中間10萬-15萬元更為龐大的主流市場較為薄弱,但相較于2019年,2022年純電動車型價格上移、插混車型價格下探,中端車型電動化進展迅速,結合車型供給和車輛全生命周期成本等因素分析,預計2023年中端車型將加速滲透,新能源汽車銷售結構將從啞鈴型向紡錘型續優化。
且從技術路線看,自主插電技術實現突破,車型供給豐富,將成為新能源汽車市場持續增長的重要支撐。
出口方面,張永偉介紹,2022年新能源汽車出口連續三年快速增長,1-11月出口量達到59.3萬輛,帶動整車出口呈現量價齊升態勢:每出口5輛車中就有1輛是新能源,汽車出口單價由去年的1.6萬美元上漲到今年前11月的1.8萬美元。我國新能源車主要出口地為出口西歐及東南亞,比利時、斯洛文尼亞和英國等歐洲國家成為重要出口市場,預計2023年出口將成為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另一重要增長力量,出口數有望接近80萬輛。
借助產業先發優勢,年內數家整車廠、供應鏈企業宣布海外擴張計劃,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出海進程將按下快進鍵。
在此背景下,他認為,燃油車車企必然會做最后的掙扎,或加速轉型,或尋求新的出路,但考慮新技術的投資成本較高,“部分車企和產品將加速淘汰出市。”
中國潤滑油網致力于好文分享與行業交流,文章不代表平臺觀點。感恩原創作者,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不慎涉及侵權,請留言刪除。歡迎轉載分享。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