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運輸燃料需求開始下降,中國作為世界第一大進口國的原油進口量最快將于明年觸頂,數十年來由中國擔當石油消費增長火車頭的歷史也將告終。
中國向電動車轉型的速度令石油生產商和投資者瞠目結舌。根據世界能源統計年鑒,過去30年里全球石油消費量平均年增幅為110萬桶/日,中國占到其中的41%,沒有任何一個市場能夠單獨取代中國。
今年7月,中國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車銷量首次超過內燃機汽車,令中國煉油廠進口原油用于汽油生產的需求下降,同時長期經濟不振也拖慢了整體石油消費。
國際能源署(IEA)需求分析師Ciaran Healy表示,運輸燃料需求今年開始下降,目前處在一個2023年開始的三年平臺期。他告訴路透,這個平臺期比IEA預測的出現時間提早了兩年左右。
因此,擺在生產商和投資者面前的是,中國原油進口已接近峰值,未來幾年中國只有不斷擴張石化行業才有望支撐石油消費。
摩根士丹利首席大宗商品策略師Martijn Rats預計,未來幾年航空燃油和石化產品將推動中國石油需求以每年約 10 萬至 20 萬桶/日的速度增長,遠遠低于長期趨勢。
"其他國家正在彌補,但從目前數據來看,并不能抵消中國的減速。"Rats說,如果中國不能照以往的趨勢速度增長,那么世界也不太可能。
雖然中國原油進口量將在 11 月反彈,但今年前10個月的原油進口量按年下降3.4%,這樣的急劇下滑十分罕見,僅次于 2021 年同期因疫情導致的7.2%降幅。
除了電動汽車的興起和房地產行業危機引發中國經濟放緩外,柴油卡車被更廉價的燃氣汽車取代也令柴油消費受到抑制。
航空燃料需求繼續增長,但不足以抵消汽油和柴油使用的減少,即使中國煉油廠計劃明年啟動更多新工廠。
中國石油市場的變化速度之快,導致人們對燃料和原油需求何時觸頂的預測大相徑庭。
咨詢公司 FGE 預測,中國原油進口明年可能在1,120 萬桶/日的水平觸頂,與 2023 年創下的紀錄持平,比 2024 年前 10 個月的水平高出 44 萬桶/日。
Energy Aspects稱,隨著新的煉油能力投產,中國的原油進口量在2024年至2026年期間可能會增加50萬桶/日,平均每年增加25萬桶/日,之后僅能微弱增長。
柴油需求占中國石油使用量的 20% 以上,其前景是一個關鍵的波動因素。
FGE 認為,中國的柴油需求在 2022 年已達到峰值,而國際能源署在 11 月表示,中國柴油需求觸頂是在 2023 年,為 370 萬桶/日;S&P Commodity Insights認為的峰值是在 2027 年達到略高于400 萬桶/日。
根據IEA、Energy Aspects 和 Rystad Energy 的預測,隨著消費者逐漸接受電動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另一種主要石油產品--汽油將在今年達到需求峰值。
中國潤滑油網致力于好文分享與行業交流,文章不代表平臺觀點。感恩原創作者,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不慎涉及侵權,請留言刪除。歡迎轉載分享。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