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很多濟南人并不知道,我們每天的日常用電里已經有了風電的成分,盡管目前總量尚少,卻代表著綠色清潔能源的一個發展方向。
12月26日,記者專程趕赴平陰縣安城鎮,走進大唐平陰清潔能源開發有限公司一期風電場,實地探訪無影無蹤的風如何被捕捉,并轉化為電能為人們生活所用。
記者從濟廣高速平陰站下高速后,東行數公里即到了風電場所在的安城鎮,數十個高大的白色大風車錯落有致地分布在各個山頭,在輕風吹拂下徐徐轉動。這些風機安裝在海拔70米至280米的山上,形成了一個東西長6.4公里,南北長7.8公里的景觀帶。
“風電場選址是關鍵,也是一個非常謹慎的過程,關系到一個風電場的成敗。”大唐平陰清潔能源開發有限公司一期風電場運行專工黃海魁對記者說。“這也是一個非常繁雜和細致的過程。”
在風電場建設前的風能資源評估過程中,他們從與平陰縣和肥城市兩地的氣象部門調閱了1980年到2009年間30年的風力觀測數據,進行分別為期30年、20年和10年的風速、風能密度等項目的分析測算,評估風能資源的開發潛力。經分析,平陰縣安城鎮區域范圍內常年平均風速在2.2米/秒,具有開發價值。
“初步評估之后,是更有針對性的風速、風能實地測試,整個過程需要一年,也就是涵蓋春夏秋冬四季的每一天。”黃海魁介紹。他們的工程人員在一處的山頭上樹立起了70米高的測風塔,這也是風力發電機在高空中的位置,這個高度的風速、風能才是真正有效的能量。
“一年的測風統計顯示,當地常年高空平均風速在5.81米/秒,符合投資建設風電場的基本要求。”黃海魁說。2010年,平陰風電場正式開工建設,總投資5億元,安裝33臺單機1.5MW的風力發電機,總裝機容量4.95萬KW,預計年發電量為9250.9萬千瓦時。今年3月22日,平陰風電場一期工程正式并網發電。
“在遠處看上去,大風車或許有點不起眼,但走到跟前就會感覺到十分龐大了。”黃海魁介紹,一臺用于風力發電的“大風車”由葉片和塔桶組成,平陰風電場風力發電機的“塔桶”部分高約70米,“大風車”的葉輪直徑為86米,高高在上的機艙的重量也接近12噸,算得上是龐然大物了。由于近期剛剛下過大雪,山路結冰無法上山,記者也未能零距離觀察“大風車”。
這樣龐大的風車運轉起來還是十分地輕巧,當風速達到3米/秒,它就可以發電,風速達到11米/秒時即可實現滿負荷發電,但是自然界的風向不定,為了配合風向調節,葉片上還裝有專門的“漿”,它依靠電機驅動,隨時根據風向進行調整。
“對于風電設備來講,微風就可以發電了,現在比較好的設備可以在風速每秒2.5米時開始發電。”一位工程技術人員介紹,然而也不是風刮得越大越好,“在風速達到每秒25米時就必須停機,不然會損壞設備,現在的風力發電機也有相關的保護裝置,可以實現自動停機。”據介紹,對于風電來說,一年發電1868小時就已經是滿負荷運轉了,折合下來也只有77.8天。
“像這樣的一臺風電機組可以滿足2600戶家庭一年的生活用電。”黃海魁介紹。平陰風電場一期工程安裝的33臺風機可為8.5萬戶家庭送上清潔電力。
“平陰風電場一期自3月22日投產發電以來,已經累計發電6019萬KWh,由于投產時間未能趕上春天大風季節,發電量并不太大,但基本符合前期預測。”黃海魁說。
記者在風電場調試室內看到,幾名技術人員正坐在電腦前查看風機的運行情況。“每臺風機的風速、轉速、溫度、發電量等運行參數都可以通過監控平臺看到,并可以實現實時監控和故障分析。”風電場安全負責人畢詩泉說,“如果出現什么問題,一般可以通過遠程監控及時發現,及時排除。”
風力發電機輸出的電壓為690伏,經過與配套的箱式變壓器升到35千伏,然后通過場區內的輸電線路匯總到風電場的110千伏升壓站,經過升壓之后直接輸入濟南電網,與其他電能一起進入千家萬戶。
風作為自然界里一種可再生的清潔資源,有著取之不盡的特點,由此而來的風電也就成為綠色清潔能源。據測算,平陰風電場一期工程與同等規模的火電相比,每年可以節約標準煤3萬多噸,減少向大氣排放粉塵300噸,灰渣7592噸,還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氫氧化物等溫室效應氣體。
據介紹,平陰風電場規劃容量為200兆瓦,分四期建設,計劃總投資約合人民幣20億元。同時,在鄰近的長清、東平兩地也有相當規模的風電場,形成區域性風電基地,為人們生活提供更多清潔電力。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