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石油油氣管道關鍵設備及材料國產化工作推進會召開。會上,油氣管道專家、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黃維和指出,油氣管道裝備國產化,既是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需要,也是石油企業“走出去”戰略的需要。目前,國產化進程已進入難度更高的攻堅階段。
黃維和說,經過30多年改革開放,通過引進、消化、吸收、積累,我國油氣管道裝備制造業技術水平獲得大幅度提高,關鍵設備和材料國產化成效顯著。以西氣東輸二線為例,在X80高鋼級管道材料及施工裝備國產化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實現了工程所需400多萬噸X80鋼材及多種類施工裝備的國產化,節約工程投資100多億元。近年來,高壓大口徑全焊接球閥、20MW級電驅壓縮機組、30MW級燃驅壓縮機組等天然氣管道長輸設備國產化取得了重大進展。
然而,油氣管道裝備國產化工作依然面臨著很多挑戰。黃維和表示,目前,我國油氣管道裝備的國產化率不高,而且水平也不一樣。“管材方面雖然好一些,但也沒有完全覆蓋,大變形管道還需要從國外進口。”
另一方面,油氣管道裝備國產化水平有待提高。黃維和表示,“盡管在管材應用上我們有所領先,但在管材材料本身,我們和世界先進水平仍有差距。在推動“三大件”的過程中,還有很多設備沒有研制。
此外,國產化工作在體制和機制上還有待于完善。
“十二五”計劃期間,中國石油新建管道預計超過5萬公里。管道工程建設的大發展,必將帶動管道工程技術的大發展。黃維和表示,到“十二五”末,中國石油油氣管道裝備國產化要實現在設備種類上全覆蓋的目標。“十三五”末,實現油氣管道裝備100%國產化,形成自己的裝備國產化知識體系。
黃維和一再強調,我們必須堅定國產化工作的信心,依托重大科技專項創新技術,抓住油氣管道工程建設黃金機遇期,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推動管道油氣國產化工作深入開展。
.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