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輛面包車駛入工廠,裝上加工好的油隨后離開。本報記者攝 | |
| |
駕駛員從面包車內將數桶沒有標簽的機油轉移到倉庫。本報記者攝 | |
| |
民警在倉庫里找到了涉嫌假冒的商標。本報記者攝 |
隨著數日的跟蹤調查,一張大網開始悄悄地撒開。3月15日中午,可疑面包車再次出現在濟南孔村小區,一男一女開始搬運貼著名牌商標的假冒機油。“開始收網!”下午2時許,民警開始突擊查處機油生產工廠和面包車內一男一女。經過調查,這一男一女送往物流的假冒名牌機油的確是從張莊路上的機油生產工廠購進的。
可疑面包車內,警方查獲假名牌機油
3月15日下午,記者繼續在濟南孔村東區前蹲守。下午2點,那輛銀灰色昌河面包車又一次出現在神秘的鐵門前。中年女子從昌河面包車走出來,一名中年男子打開面包車后備箱,并從倉庫內向車內搬運箱子。隨后,女子又開始從面包車前部向外搬運不帶商標的藍色塑料桶。
當這一切“安排妥當”后,兩人又都折進了鐵門內,然后關閉鐵門。五六分鐘后,這對男女從鐵門屋內走了出來,男子落鎖,女子駕車離開。
此時,槐蔭公安分局經偵大隊民警迅速出擊,民警駕駛的轎車與面包車迎面相對,將其攔在了胡同口。車上的女子顯然有些緊張,但仍然故作鎮靜,“為什么把車攔下來?”下車后女子表現得一臉無辜。
隨后,民警從面包車后備箱內發現了已經貼好商標的整箱機油。“這些假冒的名牌機油是怎么回事?”民警從箱子里面提出一桶貼著“中國重汽”商標的藍色機油問道,該女子無話可說。
神秘的鐵門之后,倉庫內齊刷刷擺滿了成箱的機油,有已經貼好商標的,也有沒有貼商標的,有黑色塑料桶盛裝的車輛專用齒輪油、有藍色塑料桶盛裝的液力傳動油。有些機油桶的生產日期剛噴墨,民警用手一摸,“生產日期”就悄無影蹤了。
小倉庫地上有三個編織袋,每個編織袋里都裝滿了廢棄的商標膠紙。在成箱的機油桶上面,記者見到最多的是“重汽液力傳動油”商標紙。在一個塑料盒里,盛放了幾十張名片,大多都是一些噴墨印刷公司的名片。“這些商標很可能就是找他們私下印制的。”現場民警介紹,這些所謂的商標紙貼到機油桶上,加上“防偽標識”,常常能以假亂真。
“這些箱子里都是些什么?”民警問。“裝的都是杯子,就這幾桶油。”女子輕描淡寫地說。“這些機油都是從哪里進的?”民警再問。“有人送貨上門。”女子不承認自己從廠里拉貨。“送到哪里去?”民警問。“這些油都是我自己用的。”女子回答道。
下午3點多,民警將貼了商標的和沒貼商標的機油裝車運走,并將中年女子帶回經偵大隊訊問。
突查生產工廠,部分油桶存疑點
下午2點30分,記者跟隨另外一路民警趕往這批機油的生產地。由于廠子面積比較大,民警在路上通知另外一路民警一起趕過來。
兩路民警會合之后,一起沖進了生產機油的廠子。“先到門外的辦公室,控制住里面的人。”很快,兩位民警來到廠子的辦公室,亮明身份后讓辦公室內的一名女子配合調查。
鐵門一開,民警在院子里散開,對每一個房間進行調查。院子里散亂地擺放著數十個鐵桶,院子的南側是一排房子,一間房子里面擺放著許多儀器。據民警介紹,儀器主要是為了調試機油的各項指標。
在另外一個房間里,擺放著一臺灌裝機器,數根管子從該機器連接到旁邊的油桶里面。在這個房間,記者發現了一些商標,可是這個商標并非名牌機油的商標。“你這邊是干什么的?”民警詢問廠子里的這名女子。“我們這邊是造機油的。”女子回答道。“有沒有假冒名牌的機油?”面對民警的詢問,該女子搖頭否認。
可是,廠子里面的一些油桶卻有一些疑點。在一個面積比較大的房間內,記者發現有許多沒有貼商標的空油桶,而這些油桶與此前被查獲的假冒名牌機油的油桶顏色樣式是一樣的。在空油桶旁邊,整齊地擺放著一些已經裝上機油的油桶,這批機油桶上面打上了一排數碼,這同樣與此前查獲的假冒機油桶上面的數碼相似。
居民樓找到“眼鏡男”,儲藏室藏假機油
在孔村小區的倉庫處,民警開始查找和被查女子一起搬運假冒名牌機油的戴眼鏡男子。通過走訪排查,民警獲知該男子居住的具體樓層和房間。隨即,記者跟隨三名民警來到了該男子居住的四樓。
一名民警上前敲門,其余人隱蔽在樓道內。“干什么的?”房間內的男子問道。“檢查戶口。”民警說。待男子一開門,隱蔽在墻后面的民警一起沖出來,亮明身份后要求該男子配合調查。據了解,該男子姓王。
“剛才你沒有在下面一起搬機油?”民警問道。“沒有呀,什么機油?”王某語氣有些弱。“你是不是有輛車?”“是呀。”“什么車?”“面包車。”一番問答之后,王某明白自己的行為已經暴露了。“我們也是剛干了三四個月,我還有其他工作。”王某辯解道。
“說一下你是怎樣貼商標的?”民警問道。“就是把商標從紙上撕下來,然后貼到桶上。”王某說道。“是不干膠嗎?”民警追問道。“是的。”王某只好老實回答。“除了那個倉庫,還有沒有其他地方存儲名牌商標和假冒機油?”民警訊問道。“沒有了。”王某回答道。“你樓下是不是還有一個儲藏室?”民警繼續追問。“是的。”王某開始有些慌了。
盡管不情愿,王某還是跟著民警來到了樓下的儲藏室。打開門,記者發現里面堆著滿滿的機油桶,而且還有一個皮包的假冒名牌商標。民警從皮包里面把商標拿出來,其中多數是“中國重汽”柴油發動機專用油和專用齒輪油的商標。“這是不是假冒的品牌商標?”民警問道。此時,王某無話可說。
除了商標,民警又從里面搜出了多桶假冒的“中國重汽”的齒輪油和發動機專用油。民警還找到了貼有“濰柴動力專用油”的機油。“這些假冒的名牌機油是怎么回事?”民警問道。“我就貼了很少的一部分。”王某回答道。“那誰貼了大部分呢?”面對民警的追問,王某無言以對。
下午5點多,記者從警方處了解到,被查住的女子承認這批假冒的名牌機油就是從張莊路上這家機油生產廠家購買的。目前,相關部門正在對此事進行調查。本報記者
質監部門:“裸油”沒有檢測依據
15日下午,槐蔭區工商分局的執法人員跟隨公安一起來到了位于張莊路上的“神秘院子”,執法人員進行了檢查。隨后,槐蔭區質監分局執法人員也趕到現場進行檢查。
檢查結果如何呢?據參與檢查的槐蔭區工商分局段北工商所副所長劉勇介紹,到達現場后,他們對廠子的營業執照等手續進行了檢查。經過查詢,這家工廠的“匯豐”商標已取得相應的資格,進行了注冊。
槐蔭區質監分局的執法人員在現場檢查時,發現廠房內有灌裝好的油,但由于這些桶裝油上沒有貼任何標簽,執法人員稱無法將這些油抽檢后檢驗。“主要是因為國家對于裸裝油沒有檢驗標準。”執法人員說。
說到生產潤滑油需要取得什么資格,執法人員稱關于潤滑油的生產,國家沒有列入生產許可目錄范圍內,對此并沒有什么門檻,所以對此沒有強制性標準。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