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網北京5月12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天下公司》報道,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中國豪華車市場增幅只有8.34%,出現快速萎縮的狀況。相比去年一季度,銷量增幅同比下降了80%。同時,各品牌的市場表現差異也比較大,目前,奧迪、寶馬、沃爾沃、捷豹路虎和JEEP品牌銷量仍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長,而奔馳及日系豪華車企都出現銷量同比下滑。
對眾多豪華車企來說,中國市場曾經是毋庸置疑的"香餑餑",增長幅度一直高居不下:2010年,國內豪華車市場的增幅高達80%;2011年,在整個中國汽車市場僅有4%增幅的情況下,國內豪車市場依然大漲40%。
不過從去年以來,突飛猛進的市場表現就有所放緩。北京亞運村汽車交易市場副總經理顏景輝表示,去年中國豪華車市場出現瘋狂的價格戰,從以價換量甚至走向量價齊跌,對品牌、對整個行業影響都很大,同時,市場供需也受到宏觀經濟和政策的影響。
顏景輝:去年價格戰以價換量,這個后遺癥比較大,一個就是價格下來了,但是單車利潤也下來了,使得廠商實際的利潤并沒有提高多少,有的還下降了。尤其在去年一季度的時候乃至去年上半年實際上就已經以價換量,向著量價齊跌已經滑向這個惡果了,有這個趨勢了。另外畢竟是宏觀經濟這種復蘇不是特別的強勁,對于豪華車這個市場是影響比較大的。還有就是說進口,這個實際上也下降了,我就覺得主要還是供給跟需求,需求沒有特別強勁。
需求這一方面,從年初起,中國政府嚴抓公務用車使用和嚴控奢侈消費等舉措,使得整體社會輿論和政府訴求對豪華車消費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顏景輝認為,之前屬于公務車消費領域的不少豪華車訂單暫時變成了廢紙,另外限購政策也有一定的影響。
顏景輝:公家的豪華車消費是有一定影響的,在今年也顯現出來了,過了春節以后在3月份的時候,公務豪華車的消費確實是比較明顯的下降。
2012年,幾乎所有進口車經銷商都面臨巨大的庫存壓力。在需求放緩的同時,進口車的供給增速也急劇下滑。今年一季度,我國海關累計進口整車22.9萬輛,同比大幅下滑19.4%。而占據九成以上市場份額的奧迪、寶馬、沃爾沃等26個進口車品牌,累計銷量為21.3萬輛,同比去年也下滑了9.5%。
各個豪華車企業普遍出現降溫,即便像奧迪、寶馬、沃爾沃等取得一定銷量增長的企業,增長幅度也大不如前。今年1到4月份的數據顯示,寶馬在華銷量為11.82萬輛,同比增長17.8%;奧迪14.15萬輛,同比增長13.9%;沃爾沃為1.85萬輛,同比增長27.6%。
而去年同期,寶馬、奧迪的增長率分別高達35%和41.4%。就在去年,華晨寶馬發布了新一代3系長軸距版,當時,華晨寶馬銷售公司高級副總裁戴雷曾表示,看好中國市場的發展,還會陸續推出新品。
戴雷:我們還會跟每年差不多一樣,總體來講會推出五、六款全新的產品,下半年還有兩、三個新的產品。
同樣在去年,奔馳從二月份的降價開始,打響了豪華車市場的價格戰。
奔馳S級率先直降30萬元,推倒豪華車降價的第一張多米諾骨牌,隨后寶馬、奧迪、路虎等品牌迅速跟進,降價幅度從幾萬到幾十萬不等。由豪車發起的降價風暴迅速波及中高級車和自主品牌車系,豐田、雪佛蘭等品牌的中高級車型較著勁的降價,優惠突破4萬元的車型不斷增加,中級車也不甘示弱,卡魯拉、科魯茲、速騰等車型促銷禮包豐厚,其中大多數車型優惠超過了10%,經濟型轎車和部分低端車型更是打出了血本降價的旗號來吸引眼球,然而這樣的降價行動不僅沒能換回市場的火爆,反而加劇了消費者的觀望心理。
眼下,這些豪車品牌的增長幅度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縮水"。如此一來,類似去年的價格戰會不會重演呢?北京亞運村汽車交易市場副總經理顏景輝覺得,根據今年前四個月的銷量和價格來看,今年的市場應該會相對理性。
顏景輝:無論是銷量還是價格,特別明顯的一個感覺就是今年以豪華車為代表的價格戰或者叫懸崖戰沒有出現,第一有賴于現在這種供應,海關進口量已經同比下降了。另外一個,廠商也都看到了去年價格懸崖戰的慘痛。以價換量,最后量價齊跌,沒有實力去再進行長期的、過渡的價格戰了。
盡管開年銷售遇冷,但根據國際管理咨詢顧問公司麥肯錫今年3月份發表一份報告,預測中國到2016年可能會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豪華汽車銷售市場。對眾多豪華車品牌來說,中國市場依然是頗有吸引力的大蛋糕,為了盡快力挽狂瀾,各品牌最近也有不少新動作。
梅賽德斯-奔馳表示,今年會推出包括新A級車、新E級車以及新S級車在內的產品,并會適時的對市場預期和計劃作出調整;奧迪也將旗下Q5車型進行換代,并新增了手動擋車型;另外,以全新產品命名體系亮相的英菲尼迪日前公布了2014年將國產的兩款車型;凱迪拉克、JEEP及謳歌等豪車品牌都加緊宣布了在華國產計劃。
業內預計,今年第二到第四季度,國內將有大概42款新進口車型上市,這將刺激消費市場的升級需求,預計第二季度進口車市場將逐步走出調整態勢,進口量和銷售量有望出現一定程度的恢復。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