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國家發改委宣布,發改委、工信部決定自明年1月1日起對電解鋁行業施行分檔式的“階梯電價”政策,目的是運用價格杠桿加快淘汰落后電解鋁產能。
業內分析認為,在產能過剩全行業虧損的大勢下,此政策將讓部分能耗高,成本控制差的企業退出市場,在促進企業自有技術升級的同時,加快電解鋁行業的結構調整。
各地不得自行降低對電解鋁企業電價
昨日,發改委的官網公布,與工信部聯合出臺《關于電解鋁企業用電實行階梯電價政策的通知》。《通知》規定,將根據今年電解鋁行業的用電量,從明年起對電解鋁企業實施分檔式的“階梯電價”。
具體來說,鋁液電解交流電耗不高于每噸13700千瓦時的,執行正常的電價;每噸在13700千瓦時到13800千瓦時之間的,電價加價0.02元/千瓦時;一旦高于每噸13800千瓦時的,電價將加價0.08元/千瓦時。
同時,該《通知》還宣布,要規范地方電解鋁企業與發電企業電力直接交易行為。各地政府不得自行降低對電解鋁企業的用電價格,對已實行電價優惠和補貼的應予以糾正。
兩部委指出,對電解鋁企業實行階梯電價,目的是運用價格杠桿加快淘汰落后電解鋁產能,減少資源過度消耗,促進電解鋁行業結構調整。
今年前三季電解鋁全行業虧損
事實上,隨著2008年后4萬億投資大潮的退去,中國經濟增速逐步放緩,此前“大干快上”的重工行業轉入低潮,電解鋁與鋼鐵、水泥、有色、平板玻璃一起,正在遭遇嚴重產能過剩,行業結構失衡、企業盈利低下的局面。
根據中國有色工業協會的數據,2010年到2012年,電解鋁和氧化鋁全行業利潤分別為169億、121億和9.3億元,呈逐年下滑態勢,其中2012年降幅超百億元。今年1-9月份,利潤為負48.47億元,陷入全行業虧損的局面。
“目前主要問題是競爭力低下的產能難以淘汰,缺乏有效退出機制成行業掣肘。”昨日,中國有色工業協會副會長文獻軍表示,在電解鋁行業3200萬噸產能中,有570萬噸的產能是難以淘汰的。這部分產能,因為缺乏自備電廠,發電成本高企,在行業供大于求的狀態下一直虧本生產。
對本次發改委實施“階梯電價”政策,文獻軍認為,此舉將助推電解鋁企業技術升級和進步,減少資源過度消耗。
文獻軍表示,由于電價占據電解鋁成本非常重要的位置,本輪電價改制后,過往高能耗,發電成本高企的一部分企業會被硬性淘汰,短期內會使行業洗牌,一部分企業會被淘汰出局,但長期來看會促進電解鋁行業的良性結構調整。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