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對于國內基礎油市場來說,注定是不尋常的一年。“旺季不旺、淡季更淡”成為基礎油市場的直觀表述。回首這一年,市場利空因素交織,利好跡象難尋,基礎油市場困難重重。
一.2014年I、II類基礎油市場整體發展狀況
圖一
從圖一不難看出,I類基礎油自6月份價格小幅下探,直至9月份進入深跌。上半年,兩大石油集團外銷資源有限,國內I類基礎油價格得到小幅提振。隨著6月市場外銷資源增加,加之夏季來臨,氣溫升高,調和淡季如期而至,低迷走勢延續了整個夏季。三季度 "金九銀十" 傳統潤滑油銷售旺季來臨,但下游需求萎靡不振影響,呈現"旺季不旺"的局面。9月之后,受國際原油價格大幅下行影響,國內基礎油貿易商降價促銷的迫切期望和下游操作意向低迷的心態,導致基礎油市場的交投氛圍冷清。
圖二
2014年國內II類基礎油均價整體下行,截止12月末,II類60N均價為7900元/噸,同比跌幅為10.09%;150N均價為7763元/噸,同比跌幅為15.39%;500N均價為7925元/噸,同比跌幅為20.85%。
目前國內對II基礎油的需求量逐年遞增,但由于我國目前生產II類基礎油的煉廠有限,因此進口II類資源占據市場一席之地。從圖二中可以很明顯的看出,II類60N、150N、500N幾個主營牌號下半年整體呈下行走勢,其中60N及150N在3月份出現小幅上行趨勢,主要原因在于當時國內市場供應緊張。6月份后,隨著調和淡季的到來,加之原油價格大幅跳水,而下游需求仍無好轉,導致基礎油價格一路下跌,降至谷底。
二.目前影響基礎油市場的各類因素
利空因素
1.原油大跌打擊基礎油心態
圖三
如上圖三所示,原油走勢在2014年下半年呈現瀑布式下跌,直至目前一路跌至50美元/桶。期間,中日歐美經濟復蘇情況仍舊是影響國際油價的主旋律,而利比亞、中東及烏克蘭等地緣政治影響仍不容小覷。不過,受各大央行貨幣政策不一、美債收益率不斷走高等影響,美元匯率扶搖直上,給原油等以美元計價的大宗商品施壓。同時,2014年美國原油產量屢創新高,利比亞、伊拉克等OPEC成員國產量繼續增長,全球供應寬松的壓力進一步加劇,原油價格一落千丈。短期來看,國際油價仍未觸底反彈,利空因素持續升溫打壓基礎油市場積極性,業者普遍擔憂心態,上游內外交困,下游需求疲軟。
2.宏觀經濟增速緩慢影響潤滑油企業
國內經濟增速緩慢,12月份匯豐制造業PMI初值49.5,跌至7個月低位。經濟環境的不景氣導致潤滑油企業發展受阻,作為原料的基礎油市場屢屢受挫并非一日之功,多數下游中小型企業在低迷的經濟環境下已自行調節,大多降低開工量,減產面對艱難的市場環境。
3.供需矛盾加劇。
2014年基礎油市場基本全年維持供應過剩的局面,產能過剩問題已是基礎油行業必須面對的問題之一。部分上游生產企業已盡量放松其生產力度,多數煉廠在各方壓力下仍低負荷維持生產,產量的減少尚不及需求縮水的幅度快。2015年中國市場又將迎來多套II類基礎油裝置的投產。其中包括南京煉油廠,中海油氣泰州石化,茂名石化和廣州金姬石化。多套新增II類基礎油裝置的累計年產能將高達149萬噸,截止至2015年中國II類基礎油裝置的總年產能將達到261萬噸。而相對于2015年II類基礎油需求量的增幅來看,供應明顯呈現出過剩的態勢。生產企業無法從根源上解決供應過剩的問題,面臨的便是庫存積壓,導致價格一再下跌。
利好因素
1.消費稅上漲帶來一線生機
縱觀國內基礎油市場,鮮少有利好提振市場,但近期消費稅改革給低迷的基礎油行情帶來一縷利好。自2014年11月底起, 2014年11月29日與2014年12月13日以及2015年1月12日國家連續三次上調潤滑油基礎油消費稅。基礎油消費稅為價內稅,因此上調后上游基礎油生產企業成本增加的部分將累加至銷售價格內,消費稅上漲需要下游用戶來承擔。就前兩次消費稅上調而言,基礎油市場跌勢有所放緩,本質上來看,消費稅上漲對于價格的回升是直接利好。而下游需求依然低迷,難有好轉。
2.汽車制造業賦予潤滑油產業一定利好
雖然,我國汽車行業受國際宏觀調控及限購政策等因素的影響,汽車消費量增速有所降低,但受我國汽車保有量的支撐,已經為潤滑油產業培養出巨大的汽車潤滑油市場消費能力。統計顯示,截至2013年底我國乘用車保有量1.37億輛。業內測算,2013年中國汽車售后服務市場規模超過4500億元,按照目前國內汽車銷量增速,預計2015年整個汽車售后服務市場規模將超過7600億元。因此,后市潤滑油產業的發展仍較樂觀。隨著汽車產業應對環保壓力進行的升級,這也對潤滑油產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新換代將是未來潤滑油行業需要面對的首要問題。2015年,對于國內潤滑油企業來說,更加開放的市場空間即使機遇又是挑戰。
總體來說:新的一年已經到來,2015年也將帶給我們更多希望。國際經濟形勢依然復雜多變,世界經濟低速增長態勢仍將持續,而國內潤滑油消費市場總體將保持平穩增長,市場需求或將延續疲軟狀態,傳統產業的技術改造和升級以及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投入將繼續加大,而國內經濟發展也將一定帶動潤滑油市場發展,因此潤滑油基礎油市場或將穩定前行。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