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聲隆隆,人車不絕,草湖鎮最近很是熱鬧。這個距喀什城23公里、作為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三師圖木舒克市的“飛地鎮”,因為200萬錠廣東紡織服裝產業園一號廠房的破土動工而令人矚目。
“真是不容易呀!”7月17日,第三師黨委常委、副師長、廣東前指副總指揮黃少峰回憶起草湖產業園建設的整個歷程時告訴記者,過去一年,東莞市委書記徐建華,市長袁寶成多次作出部署,經過數十輪談判和協商,最終促成了由東莞國企東實公司、民營企業以純集團和第三師合資組建的新疆東純興紡織有限公司,也開創了兩座城市與民企共同開發園區的援疆新模式。
200萬錠廣東紡織服裝產業園,既是新一輪廣東對口援疆的重點項目,更是一個“三結合一融合”的樣板工程:結合兵團第三師的棉花資源、管理體制和富余勞動力,結合廣東東莞的紡織服裝產業援疆,結合新疆發展紡織服裝產業政策,將創造就業、發展產業和建設城鎮高度融合。
從地利角度來看,草湖產業園所處的喀什,依托周邊“五口通八國,一路連歐亞”的地緣優勢,如今已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中巴經濟走廊”的重要節點,成為中國“外引內聯、東聯西出、西來東去”的對外開放高地,紡織服裝銷售市場前景可期。
從合作的互補性來看,東莞是我國著名的服裝制造產業集聚地。隨著東部沿海紡織服裝產業向西部轉移,草湖產業園無疑成為東莞以及整個廣東省紡織服裝企業向西部轉移、在新疆落地的前沿基地。
草湖產業園到底有多大的分量?第三師和圖木舒克市援疆辦副主任張建疆做了一個形象比喻:草湖產業園通過10年時間建成后,預計將產生超200億元的GDP,而整個師市(第三師和圖木舒克市的簡稱)去年GDP才近百億元,同時預計會帶動當地5萬人就業。
“草湖產業園的建設以及今后的發展壯大,必將推動第三師41團(草湖鎮)及其周邊地區人口結構的改變,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和共同發展。”第三師黨委常委、副政委張新輝如是說。
廣東援疆工作隊一方面實施“勞動技能培訓千人計劃”,另一方面實施“百名少數民族勞動力南粵就業計劃”,有序引導少數民族富余勞動力到廣東就業居住。
“我們在這兒挺好的!現在工廠里的100多名少數民族工人都挺安心的。”近日記者撥通遠在東莞綠洲鞋廠帶班的維吾爾族干部阿力木的電話,他興奮地說。
經過廣東援疆工作隊的積極牽線搭橋,去年8月,來自第三師51團和53團的103名少數民族富余勞動力“飛”赴東莞綠洲鞋業公司上崗就業。而這家效益不錯的綠洲鞋業被確定為第三師圖木舒克市首個少數民族疆外轉移就業項目。為此,駐師市工作隊還投入援疆資金121.5萬元建立專項就業補貼機制。記者獲悉,這筆專項資金專門用于此次勞務輸出的路費、生活補貼方面,一個員工一個月只需交90元食宿費用。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