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埃迪斯科文大學的科學家已開發出一種實時傳感器,可檢測機油何時降解并需要更換。
該大學電子科學研究院的院長 Kamal Alameh 稱,機油質量傳感器可讓駕駛員避免因機油降解而導致的嚴重引擎故障。
“它可以指明機油何時因為氧化產生有害的酸性副產物而不足以使用,這是機油降解的主要原因。”Alameh 說。
這項研究還能避免因過早更換機油而造成浪費。
公路卡車每年使用的機油多達 60 升,是家用車的 10 倍。而有些采礦卡車和全天 24 小時開動的車輛甚至要使用 500 升。
這種新型傳感器外觀上像是一個直徑約 2.5 毫米的碟片,也就是兩個大頭針的針頭那么大。其厚度達到納米級,相當于人類毛發的五百分之一。
汽車行業一直期望找到一種方法來直接實時監控機油質量。Evonik 北美地區油類添加劑貼牌制造商聯絡經理 Don Smolenski 解釋說,部分車系配有機油監測器,但其中大部分系統(例如通用)都是基于算法的。Smolenski 曾在通用就職,是通用公司機油監測系統的專利共同持有人。
Smolenski 補充說,人們對于 ECU 的傳感器可能感到好奇,但是對系統處理一些變量(比如振動和溫度極限)時的可靠性、確保傳感器不粘附漆膜的能力、涉及各種用途和各種機油的準確性以及成本等方面,不能沒有合理的懷疑精神。
Alameh 表示,ECU 的傳感器在生產方面具有成本效益,因為它尺寸很小,類似于大批量生產的微電子芯片。但他也補充說,需要有資助才能繼續下一步開發,將傳感器與電子信號傳遞系統關聯起來。
Alameh 稱,已經有一家德國企業和一家澳大利亞企業考慮將這種傳感器推向市場。
Alameh 稱,這種傳感器擁有巨大優勢,比如降低維護成本、延長機油更換間隔時間、維持高性能和可靠性以及減少碳排放。
“這聽起來很棒,”總部在珀斯的機油監測集團 SGS-OGC 的機油工況監測業務開發經理 Brett Elphick 說,“只有在可靠性的基礎上才具備增值意義,但是無法保證針對機油降解提供全面的保護。”
Elphick 基于他對這一技術的了解提出了上述看法,這種傳感器測量的是機油中的乙酸類副產物,但這只是機油降解的眾多因素之一。
“舉例而言,如果出現燃油稀釋,機油就會變稀,導致潤滑性損失,”他說,“這同時也會稀釋添加劑。就我所知,這種情況并沒有被考慮在內。”
目前,這種傳感器正在 ECU 喬達路普校區的電子科學研究院展出。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