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周一),中國第三季度經濟增長速度降至金融危機以來最低水平,同時,伊朗有望年內解除核協議重挫油市,國際油價收盤創下兩周以來最低水平。
紐約商品期貨交易所WTI11月原油期貨合約收盤下跌1.37美元,至每桶45.89美元,跌幅2.9%。
洲際交易所布倫特12月原油期貨合約收盤下跌1.85美元,至每桶48.61美元,跌幅為3.7%。
19日,中國公布的第三季度經濟數據及9月工業、投資數據表現令人失望,令重燃市場對中國經濟的擔憂,國際油價承壓下挫。數據顯示,中國第3季度經濟增速放緩至6.9%,超過分析師預期的6.8%的增長,但差于第二季度7%的增幅。3季度GDP環比增長1.8%,市場預期的增長為1.7%。
同時,2015年9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5.7%,比8月份回落0.4個百分點;2015年1-9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394531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0.3%(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2%),增速比1-8月份回落0.6個百分點。
在今年夏天,有關中國經濟健康性的憂慮導致大宗商品市場遭遇重創,其中原油價格觸及自2009年以來的最低水平。中國的原油消費量在全球總消費量中所占比例為12%左右,僅次于美國。
18日(上周日),美國和歐盟雙雙采取正式的法律措施,一旦伊朗滿足與全球大國簽訂的核協議的條件,雙方將取消對伊朗的制裁。這些法律舉措不會立即生效,但鞏固了自7月簽訂核協議以來取得的進展。
此外,投資者在密切關注10月21日(本周三)歐佩克成員國與非OPEC成員國召開的技術會議。俄羅斯能源部長稱,該國不排除討論減產議題。不過,也有分析師指出,預計該會議不會有任何減產。
其他能源方面:11月份交割的RBOB汽油期貨價格下跌7.7美分,報收于每加侖1.251美元,跌幅為5.8%;11月份交割的取暖用油期貨價格也下跌4.8美分,報收于每加侖1.449美元,跌幅為3.2%;11月份交割的天然氣期貨價格上漲1.2美分,報收于每百萬英國熱量單位2.442美元,漲幅為0.5%。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