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新中國成立后最早的民族汽車品牌之一,擁有寶貴紅色品牌基因和產業資源優勢的長征汽車正迎來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5月27日,為響應國家“雙碳”戰略,長征汽車發表《新能源宣言》。此舉使其或成首個全面轉型新能源、停產燃油車的傳統商用車品牌。未來,長征汽車將全力推進商用車與物流運輸業的清潔低碳化,踏上全面轉型的“新征程”。
成立72年來,長征汽車與共和國汽車行業發展同頻共振。如今,長征汽車再次扛起自主品牌旗幟,以新能源為契機,推動企業在汽車行業百年變局中的全新發展。其宣言涉及三大方面:第一、推進商用車與物流運輸業清潔低碳化:自6月5日起,長征汽車全面轉型新能源,停產燃油車,從傳統能源轉向電動、氫燃料電池等清潔能源運輸技術路線。第二、加大科技研發力度,瞄準新一代清潔高效物流運輸技術與產品,為用戶提供多行業多場景的新能源解決方案,并持續引領整體解決方案發展。第三、提升綠色低碳投資,與上下游伙伴一道開展降碳減排,加快區域清潔運輸生態圈打造,成為區域綠色發展新引擎。
這也是長征汽車重組后首次明確對外公開其未來發展方向。
勇立新能源潮頭
減少碳排放,實現碳中和,已成全球共識。中國也確立了“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宏大目標。
“雙碳”目標的提出,給我國交通運輸行業帶來巨大的改變。伴隨技術日趨進步,新能源商用車規模化推廣條件逐漸成熟,2021年新能源商用車市場銷量18.6萬輛,同比增長54%,滲透率達到3.9%。分析人士預測未來五年預計市場規模有望實現2-3倍的增長,到2025年有望超過50萬輛,滲透率將突破10%,2030年市場規模預計將超過100萬輛,滲透率達到25%以上。
在細分市場中,新能源重卡的發展潛力巨大,特別是在鋼鐵、煤炭等高能耗運輸領域,2021年新能源重卡銷量首次突破萬輛大關,成為市場的最大亮點。今年4月,汽車行業遭受疫情影響整體下挫,但新能源重卡銷量逆勢增長,同比大增265%, 1-4月新能源重卡的累計銷量達到5852輛,同比勁增531%。
河北、河南、廣東、山東、四川位居前五,市場占比接近7成。其中,長征汽車所在的河北省位居榜首,共銷售3057輛。2022年前4個月,河北省新能源重卡市占率更是高達52.4%,凸顯出巨大的市場需求空間。
在市場驅動下,新能源車正在加速對燃油車的替代進程,同時在補貼、路權、加氫站及充換電設施建設等相關政策支持下,拉動經濟效益已經顯現。
在此背景下,以“長征精神”為指導的長征汽車踏出新時代長征路的第一步。依托集團優勢資源,推動新能源技術應用快速落地,是長征汽車成功轉型的關鍵。公開信息顯示,2022年初,長征汽車獲得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隨后其兩款氫燃料重卡牽引車出現在工信部官網發布的第354批《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新產品公布中。
據了解,當前長征汽車新能源重卡牽引已投入量產。同時,長征汽車智能商用車產業園區業已完成規劃,將打造5萬產能的新能源商用車基地。主要以氫燃料電池、純電動技術路線為主導,推動商用車行業能源變革。
打造經濟發展新引擎
作為新能源商用車需求大省,河北省高度重視新能源及相關產業發展,近年出臺了多項鼓勵支持政策和措施,河北城市群也獲批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2021年12月,河北省委、省政府公布了全國首份《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認真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實施意見》,正式開啟“雙碳”發展新篇章,加快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綠色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更好地推動河北省綠色低碳轉型。
其中,長征汽車兩大核心基地邢臺市和保定市一直積極發展布局新能源汽車產業。邢臺市發改委2022年3月印發《邢臺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推進建設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加快壯大新能源汽車與智能網聯汽車等4個高成長性產業。保定市也將氫能產業發展作為“一號工程”,培育龍頭企業,聯動周邊氫能產業生態,打造氫能與燃料電池車示范應用全產業鏈。
長征汽車的全面轉型,也是兩地布局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又一成果顯現。按此前規劃,未來兩地將以新能源商用車為核心、關鍵零部件為配套項目,構建優質汽車產業集群,打造綠色新引擎,為區域經濟良性發展注入豐沛動能,同時也為河北省碳達峰、碳中和推進工作打造“長征樣板”。
全面轉型新能源、停產燃油車,不僅是長征汽車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翻開了河北省汽車產業發展的嶄新一頁,更成為行業中最具標桿意義的存在。
當下,綠色低碳、智能安全、低成本高效率的新能源商用車已成為市場發展大勢所趨,長征汽車這份《新能源宣言》表明了這家老牌車企,正以積極的態度擁抱未來,擁抱新能源,為社會、為用戶創造更高價值。
回顧長征汽車不平凡的發展歷程,自成立之日起便肩負時代重任,如今這家深耕汽車工業70余載的商用車制造企業,再次站上新起點,披堅執銳,開啟新征程,期待長征汽車新的榮耀加冕時刻。
中國潤滑油網致力于好文分享與行業交流,文章不代表平臺觀點。感恩原創作者,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不慎涉及侵權,請留言刪除。歡迎轉載分享。
中國潤滑油網致力于好文分享與行業交流,文章不代表平臺觀點。感恩原創作者,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不慎涉及侵權,請留言刪除。歡迎轉載分享。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