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英國《衛報》披露的一項研究顯示,2023年全球僅36家化石燃料公司合計排放二氧化碳超200億噸,占比全球總排放量50%以上。若將其視為單一"國家",其碳足跡將超越任何主權國家,凸顯這些企業對氣候危機的決定性影響。
國企主導排放版圖 沙特阿美成"隱形碳大國"
研究數據顯示,沙特阿美以18.39億噸二氧化碳當量(MtCO?e)位居榜首,占全球總排放量的4.38%,相當于全球第4大碳排放國。??松梨诘哪甓扰欧帕颗c德國相當,而36家企業中超三分之二為國有企業,主要集中在中東、亞洲、拉美及非洲。該數據源自追蹤全球主要化石燃料企業排放的"碳排放主體數據庫",已被用于支持美國紐約州和佛蒙特州通過的氣候損害賠償法案。
能源巨頭集體"變臉" 轉型承諾成空談
更令人警覺的是,這些碳排放"巨無霸"正加速背離低碳承諾。曾被視為轉型標桿的英國石油公司(BP)近日宣布將可再生能源投資從50億美元驟減至15-20億美元,同時增加百億石油天然氣投資,并計劃到2030年將油氣產量提升20%。五年前高調宣稱"石油時代終結"的BP,如今股價已跌至五年前水平以下,其新任CEO默里·奧欽克洛斯直言可能放棄可再生能源目標,轉而實施5%裁員計劃。
歐洲能源巨頭亦步亦趨。道達爾能源將2030年可再生能源裝機目標下調25%,并放棄"50%資本投向低碳項目"的承諾;挪威國家石油公司宣布未來四年增產10%,2030年油氣產量將突破220萬桶/日。殼牌、埃克森美孚、雪佛龍等企業紛紛削減新能源投資,意大利國家電力公司甚至將未來三年可再生能源預算砍半。
政治風向逆轉 美國"開足馬力"擴產
企業轉向背后,政治風向成為關鍵推手。美國特朗普政府上臺首月即宣布"國家能源緊急狀態",退出《巴黎協定》并開放更多油氣勘探區域。能源部長克里斯·賴特公開表示"世界需要更多化石燃料",美國石油產量已躍居全球首位。在此背景下,埃克森美孚等巨頭以"能源安全"為由,宣稱將繼續押注傳統能源。
氣候目標懸于一線 企業責任何去何從
研究顯示,這36家企業的排放軌跡直接決定全球氣候未來。盡管科學界警告需在本世紀中葉實現凈零排放,但能源巨頭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擴張化石燃料版圖。環保組織指出,若延續當前趨勢,全球溫升控制1.5℃的目標將徹底破滅。
"這些企業掌握著人類文明的命運鑰匙。"碳排放主體數據庫研究員理查德·希頓表示,"他們既是問題根源,也是解決方案的核心。當前急剎車式的戰略轉向,正在透支全人類的生存空間。"
隨著各國氣候訴訟頻發與企業轉型承諾集體破產,全球氣候治理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如何約束碳排放"超級大國",已成為決定地球未來的關鍵戰役。
中國潤滑油網致力于好文分享與行業交流,文章不代表平臺觀點。感恩原創作者,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不慎涉及侵權,請留言刪除。歡迎轉載分享。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