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殼牌獲得中國國內成品油批發資質,標志著在當下競爭日趨激烈的成品油市場中,“戰火”又燃燒到了一個新的領域。
剛剛過去的一年,對中國成品油市場而言是具有轉折意義的一年。在這一年中,不僅僅多個省市發生了令成品油零售商叫苦不堪的價格戰、引發全民關注的海灣石油降油價事件,中國還迎來了加油站市場的全面放開。
在2018年6月2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發布了《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18年版)》,取消了外資連鎖加油站超過30家需中方控股的限制。
同時在2018年,以BP、殼牌為代表的國際石油公司宣布了在中國擴建加油站的計劃。面對外資石油企業向中國市場的加速涌入,中國本土石油企業將面臨怎樣的挑戰?汽油價格會不會降?諸如此類的問題引發全行業熱議。
而到2018年年底,成品油市場的“戰火”,從零售領域突然蔓延到了批發領域。
在2018年11月,商務部公示了2018年第二批石油經營企業申請名單。該名單顯示,有9家企業申請了成品油批發資質,另有3家企業申請了成品油倉儲資質。
特別的是,這份名單首次出現了一個企業類型為外商獨資的企業,即殼牌(浙江)石油貿易有限公司。這一名單立即引發了業內人士關注,中國油氣行業是否又將有一道競爭壁壘被打破?
終于,在時隔近一個月之后,殼牌宣布了獲得中國國內成品油批發資質的消息。又一道高墻破除,外資企業不能在中國開展成品油批發業務的限制成為歷史。
從解除對外商加油站數量限制到獨資外商獲得成品油批發資質,期間的時間間隔僅半年左右,這充分體現了中國成品油行業變革的實質性提速。更加激烈的競爭,將是所有成品油企業需要面對的。
殼牌在中國開展成品油批發業務,也勢必同其加油站業務形成協同,進一步增強競爭力。殼牌在這一領域的參與,也有望強力推進中國成品油市場的變革。
殼牌貿易與供應業務產品貿易全球負責人Jacek Dziembaj就表示,“殼牌非常重視發展在中國市場的下游業務,成品油批發資質有助于我們在支持自有零售業務增長的同時,為中國客戶提供差異化的成品油解決方案。”
實際上在全球范圍內,殼牌都可稱得上是最有競爭力的油品銷售商。殼牌每年的油品銷量超過3億噸,在全球石油公司當中排名第一,旗下的加油站數量超過4萬座,也是全球第一。
在中國國內,目前像殼牌一樣已有深入業務布局的國際石油公司不在少數。中國作為一個依舊處于增長中的石油消費市場,這些國際石油公司普遍表示出意愿擴大在中國的業務。而成品油市場限制的放開,這一領域無疑將成為這些公司拓展的重點。
例如BP、道達爾、埃克森美孚,都在中國擁有加油站業務。BP在2018年已率先宣布了未來5年擴建1000個加油站的計劃;道達爾和中化集團的合資公司,則在2016年獲得了成品油批發資質。
相關評論